首页 > 新闻快讯 > 科研快讯

科研快讯

【Nature 等】中国的碳排放 等

发布时间:2015-09-03 【字体:       

【新的估计表明中国的碳排放要少于此前所认为的数量】Zhu LiuDabo GuanWei WeiSteven J. Davis Philippe CiaisJin BaiShushi PengQiang ZhangKlaus HubacekGregg MarlandRobert J. AndresDouglas Crawford-BrownJintai LinHongyan ZhaoChaopeng HongThomas A. BodenKuishuang FengGlen P. PetersFengming XiJunguo LiuYuan LiYu ZhaoNing Zeng & Kebin He.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Nature 2015 524 335–338

 

    根据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共同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国际机构显著地过高估计了中国的碳排放。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产生的 碳排放比此前关于中国累计排放的估计少了2.9吉吨。这些发现提示, 在这个时期里对中国排放的过高估计可能大于1990年到2007年所估计的中国天然碳储存库,即总体森林碳汇(2.66吉吨碳),或者大于2000年到 2009年中国的陆地碳汇(2.6吉吨碳) 。

    这些修订后的中国碳排放估计将于明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清华大学领导、与其他15家国际 研究机构合作的一个国际科研人员团队提出的。这个团队重新评估了1950年到2013年间燃烧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带来的排放。他们使用关于燃烧化石燃料的 数量的独立评估的活动数据,以及对中国煤炭排放系数——消耗每单位燃料氧化的碳的数量——的新测量数据。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燃烧化石燃料和水 泥生产造成的全球碳排放增长的3-4出现在中国。然而中国 的排放估计仍然受制于对能源消耗和排放系数的相互冲突的评估所造成的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使用不同的、官方来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系数可能导致在一个给 定年份中其估计值最大相差40%。

    该研究团队的英国主要研究人员、东安格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的关大博教授(Prof Dabo Guan)说,这些新估计的关键因素是燃料质量,这是在建立排放清单的时候首次考虑到燃料质量——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和多数国际数据来源 并没有考虑到它。“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者,但是其消耗的是质量低得多的煤炭,诸如褐煤,与美国和欧洲燃烧的煤炭相比,它的热值和碳含量更低,”关 教授说。“中国是对其煤炭质量进行全面调查的首批国家之一,需要一个全球举措去帮助其他主要的煤炭使用者,诸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理解它们的实际煤炭消耗 以及它们的煤炭类型的质量。”“我们的结果提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近年来一直被显著地高估了。评估各国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这依赖于改善年排 放估计的准确性并减少相关不确定性。这些发现代表了改善全球年度碳排放估计的进展。”

    这组科研人员发现,中国的总能源消耗在2000年到2012年比该国全国统计数字报告的值高出10%。然而,中国煤炭的排放系数平均比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 会(IPCC)推荐的默认水平低40%。来自中国水泥生产的排放比近来的估计低45%。对2013年中国的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修 订后估计是2.49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