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快讯 > 科研快讯

科研快讯

【科研快讯】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 等

发布时间:2013-08-14 【字体:       

中国耕地土壤家底摸清 发现酸化耕层变浅等问题

    农业部7月25日发布《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2013)》,提出了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14个大配方。据测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大配方技术的综合应用,每年可使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主产区分别节约氮肥用量120万吨、98万吨、78万吨,同时可增产玉米、小麦和水稻780亿斤、280亿斤、5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自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来,全面开展取土化验,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土壤的“家底”。各地累计采集土壤样品1798万个,取得各类化验分析数据12441万个,初步摸清了2498个项目县(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发现了土壤酸化、耕层变浅、磷素养分富集和耕地养分失衡等重大共性问题。这是继1979年全国土壤普查之后,对全国耕地土壤进行的又一次“全面体检”,为因土种植、因土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张福锁教授表示,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适应范围广,有利于解决配方肥个性化、小批量需求和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以往测土配方施肥无法大规模生产、大范围推广和大面积应用的难题。 (来源:人民日报 冯华


甘蔗细菌助农作物空中取氮减少化肥使用

    氮肥过度使用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英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则有望降低这种压力,他们通过给农作物植入一种取自甘蔗的细菌,使作物从空气中获取营养成分氮,从而减少氮肥使用。

    英国诺丁汉大学最新发表的公报说,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为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然而绝大多数植物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氮,因此许多农作物都须施用氮肥。不过,一些植物可在固氮菌的帮助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氮。

    该校研究人员在甘蔗上发现一种被称为“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菌株,这种菌株可移植到某些农作物植株上。植入这种细菌后,一些作物的细胞有可能具备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合成所需营养。研究人员已用西红柿成功完成试验,目前正用小麦、油菜和玉米进行更大规模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功效。(来源:新华社 刘石磊


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

    8月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利兹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6位学者受英国《自然》杂志邀请,发表题为《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的专题论文。论文表明,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中国能够实现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开拓出自主创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领导者。

    该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博士,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Giorgio Ruffolo学者刘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外界对快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和环境关系存在诸多误解。我们的论文表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更可以使全球受益。”

    该论文通讯作者、英国利兹大学副教授关大博表示:“全球低碳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中国是一个排放大国,但中国对推行低碳措施的决心、给予的相应投资及实施的力度,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

    这篇特邀论文量化分析了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潜力及路径,展现了中国对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贡献。论文指出,中国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其中“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累计削减相当于全球2010年5%的碳排放量,“十一五”和“十二五”减排总量相当于美国年排放量的60%。

    “这相当于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12年间(1990~ 2012年)所有发达国家减排总和的4至5倍。”关大博表示。

    但论文同时指出,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和改善环境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是这些挑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低碳化发展的机遇,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实施可使中国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能源体系转型并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领导者。”刘竹等提出,要实现“低碳跨越式发展”,中国需要采取积极发展资源回收利用和新能源、改进中国节能减排指标评价体系、平衡区域能源供求关系、发展低碳市场机制、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这五条策略。

    文章指出,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又低碳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来代替以煤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从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来代替燃煤会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为中国的低碳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时间上的缓冲。”关大博表示。

    该论文指出,中国的低碳发展需要基于联合减排、综合治理、协同转型的策略,减少燃煤、淘汰落后产能及限制高耗能产业,可实现二氧化碳和PM2.5等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是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在强有力的实施保障下,技术、市场和政策的综合运用将促成中国节能减排并引领全球低碳发展。”刘竹表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