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快讯 > 实验室动态

实验室动态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2年度会议

发布时间:2013-01-20 【字体:       

    2013年1月17-18日,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南京土壤研究所惠联大楼四楼礼堂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周桔博士莅临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陆雅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雁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刘凡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特邀报告,包括赵其国院士、朱兆良院士、沈仁芳所长等在内的土壤所26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

    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研究员首先致开幕辞,他从实验室及土壤所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开始讲起,根据土壤学科的特点,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提出了坚持光荣传统、戒骄戒躁的要求,特别是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夯实基础、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的希望。随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甘霖研究员对实验室一年来的情况分别从课题项目、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论文发表情况和代表性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公布了实验室年度论文和优秀论文。

    接下来两天的会议中,除4场特邀报告外,实验室24名研究员和青年骨干代表分别对各自课题组近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做了精彩报告。

    在土壤地力与定向培育方面,丁维新研究员做了题为“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机制”的报告,张丛志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农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初步研究”,蒋瑀霁的报告讨论了“红壤团聚体中线虫和微生物交互作用及其对qCO2的影响”,姚荣江博士介绍了“滨海盐渍土壤的质量调控与提升机制”方面的研究,彭新华研究员介绍了“红壤性水稻土裂隙产生机制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在氮磷行为与环境效应方面,颜晓元研究员的报告讨论了“我国氮素收支及其农学效应与环境影响”,尹斌研究员则在“高产高效措施下的水稻产量与氮素行为特征”方面进行了阐述,李保海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植物适应富铵营养环境的分子机制探索”。

    在植物营养与高效施肥方面,苏彦华研究员做了题为“钾素营养与重金属耐性初步研究”的报告,王火焰研究员介绍了“根区施肥——施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陈荣府博士的报告题目是“铝在油茶生长中的作用及油茶铝累积过程研究”,兰平研究员则探讨了“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参与土壤缺磷诱导植物根毛发生的机制”。

    在土壤生物与功能调控方面 , 褚海燕研究员的报告讨论了 “高寒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贾仲君研究员以“土壤微生物: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为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冯有智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农田土壤地力提升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在数字土壤与资源管理方面, 刘明博士以“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及其对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为题进行了报告, 于东升研究员的报告讨论了“区域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的粒度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张甘霖研究员对“数字土壤与资源管理研究的几点进展”进行了介绍。

    在土壤界面过程与效应方面,徐仁扣研究员对“铁铝氧化物抑制可变电荷土壤酸化的机制”进行了集中阐述,宋洋博士的报告内容是“生物质碳对土壤中氯苯类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评价”。

    在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方面,谢祖彬研究员介绍了“生物炭农学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张广斌博士对“秸秆还田对稻田CH4排放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报告,刘钢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FACE增温系统的设计思考”,朱春梧博士就“植物生理生化对高CO2浓度的响应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整个会议现场学术气氛浓厚,现场讨论热烈,与会师生就相关科学问题与报告人和特邀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也对许多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诸多建议。

    18日下午,实验室副主任徐华研究员主持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实验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员和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甘霖研究员分别为实验室年度论文和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证书。最后,沈仁芳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希望,在充分肯定本次实验室年会的同时,也对一年来实验室全体师生的努力表示感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