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至24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北京组织了2009至2012年度立项的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项目进展汇报会,听取了42个涉及土壤肥料、资源环境领域的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汇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艳和产业技术处副处长张振华等领导听取了项目汇报。“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汇报了该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盐碱地行业专项自2009年实施以来,项目30多 家承担单位系统开展了盐碱地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技术的筛选与改进、关键新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技术模式构建、技术产品研制、技术规程制定、技术成果示范与推广辐射、人才培养与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圆满完成了项目的阶段性目标。项目组研发和创制了滨海盐碱地旱作“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盐碱水田“淡化表层”快速创建技术,重度盐碱地“上膜下秸”控抑盐增产技术,双层可降解膜覆盖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技术,明排、暗排、深松结合的顽固性碱斑治理技术,微咸水冻融脱盐与地面覆盖控盐技术,盐碱土多效抗盐碱拌种剂技术等一批新型实用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上述核心技术的关键配套技术模式在我国五大盐碱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示范、推广与辐射。
项目执行过程中,在五大盐碱区建成万亩规模示范推广基地14个,覆盖30个典型县域;研发了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与盐土农业利用特色关键技术28项,其中有15项进行了较大规模示范应用;构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46套,制定31套技术规程,每个盐碱区各有2套模式进行大规模示范;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在五大盐碱区的万亩示范基地累计示范应用20万亩,辐射面积累计达948.4万亩;申请46项发明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培训了一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
依托项目研究成果和工作基础,盐碱地行业专项近期形成了进一步深化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的建议报告并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盐碱地治理与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项目田间试验

项目大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