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的马建锋教授应邀在第二报告厅做了题为“Aluminum tolerance in buckwheat——温故知新”的报告,土壤所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马建锋教授长期从事植物适应营养逆境的机理研究,对水稻、大麦、荞麦等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不同品种耐铝程度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现。报告中,马建锋教授首先介绍了Al元素的基本知识及其在酸性土壤中对作物生长的毒害作用。铝(Aluminum)是地壳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金属铝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但三价铝具有很强的毒性,酸性土壤中铝毒会对作物根系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随后,马教授主要介绍了其团队在荞麦耐铝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荞麦在吸收三价铝后会马上将其转换成没有毒害的草酸铝,向上运输的时候变成柠檬酸铝运输到叶子里,最后将柠檬酸铝转变成草酸铝隔离到液泡中。分子机理方面,发现荞麦中基因FeIREG2、FeALS1、FeALS2起到重要作用,负责把吸入的铝隔离到液泡里,从而增加铝的耐性。
整个报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最后提问和讨论环节,老师和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会场气氛非常活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