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903001)2011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年度项目工作总结交流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等30余个科研、高校和其它相关单位的6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项目首席专家、实验室杨劲松研究员主持了本次会议。盐碱地行业专项执行专家组全体成员:杨劲松研究员、逄焕成研究员、李保国教授、田长彦研究员、刘兆普教授、梁正伟研究员、梁业森研究员、林治安研究员、任军研究员到会指导项目和各课题工作。承办会议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研究员和项目依托单位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科技处长李忠佩研究员参会指导。

    此次总结交流会上,项目7个课题分别报告了课题实施进展情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汇报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和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分别对各课题的实施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杨劲松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12年度项目和各课题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本年度项目各承担单位继续在全国五大盐碱区域全面开展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方面的试验研究、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工作,项目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完成2011年度任务书的各项考核指标。获得了我国部分省区典型县域盐碱地资源潜力与农业利用适宜性的评价结果,建立了部分省区典型县域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库,形成了农户对持续性盐碱地农业利用技术行为响应的评价成果。研发了上膜下秸控抑盐、作物根际磷营养调控、重度苏打盐碱地水稻垄作躲盐节水种植等特色关键技术26项;筛选出耐盐性突出的大麦、水稻、油菜、蔬菜、牧草、油料作物等种质资源近160个;研制盐碱地专用肥、改良和调理制剂配方30种;初步集成构建盐碱地大田作(植)物的抗盐、抑盐、控盐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模式36个,示范面积超过3万亩,推广辐射面积近200万亩。此外,项目年度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3项,制定技术规程20余套。2011年度的项目成果为下一年度技术模式的凝练、集成与优化,特色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推广辐射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年度项目工作总结交流会期间,与会专家还重点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技术的研发、项目技术特色的加强、技术的凝练和集成、技术模式的规范化或标准化、研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投比的进一步提高、技术易推广性的增强、课题之间交流协作的进一步加强等共性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提出了解决途径或原则性指导建议。项目执行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各课题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实用技术与技术模式,取得了突出进展,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和各项考核指标,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初步显现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希望在2012年度进一步重视研发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性技术的研发,推进技术的轻简适用性能,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集成、凝炼与规范化,扩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