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许多受碘缺乏病危害的区域都是远离海洋影响的地区。但是许多地方是不能用这种过于简单的方式就能解释的。人体碘的来源研究表明,人体主要是从海产品、奶产品(发达国家)、动物食品、饮水等食物中获得碘元素。可以看出,除了海产品外,碘的来源都与土壤碘的供给及其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土壤的空间分异必定影响到食物中碘含量的变异,进而影响人体摄入碘的差异。例如在我国的研究成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即近年来水碘和重点人群尿碘调查发现,部分村水碘较高,且高碘和缺碘、适碘乡村混杂存在,即使在除重点防范碘缺乏病省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可以看出碘元素受土壤性质诸多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分异是非常强烈的,在考虑对人群进行补碘时,不考虑这种分异可能会导致偏差,影响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身体健康。
总的来看,碘的土壤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效性是碘缺乏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碘缺乏问题仅与土壤中碘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与碘的外部供给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为了使碘补充更合理、更科学,有必要掌握我国主要土壤生态类型区内碘的空间分异、土壤中碘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各地区碘的土壤地球化学特点、人群碘摄入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补碘方法。当然,目前人们对土壤中碘的空间变异规律、碘的生物有效性等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为科学补碘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