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15日,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RNA-SIP)技术培训班在南京土壤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国内的20余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DNA-RNA-SIP(Stable Isotope Probing)技术是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如土壤中微生物核酸DNA-RNA,深度发掘地球微生物资源、定向挖掘微生物功能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已被写入微生物学著名教科书(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2th)。同时,21世纪以来,DNA测序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将成为一种常规手段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类似于目前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化学分析,成为土壤质量评价的常规方法。据此,2011年12月南京土壤所举办了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RNA-SIP)培训班,系统介绍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DNA-RNA-SIP技术难点与对策,为国内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实际操作机会,得到了相关领域青年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结合DNA-RNA-SIP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态势,南京土壤所举办了2012年度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RNA-SIP)技术培训班。

    2012年度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培训班的理论与操作交叉进行,得到了与会学员的热烈响应。11月12日研讨会上,南京土壤所贾仲君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RNA-SIP技术的基本理论、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核心问题及应对策略,特别强调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下SIP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随后,宁波大学生命科学院裘琼芬副教授与南京土壤所土壤微生物团队成员进行了实践操作培训,强化了学员对DNA-RNA-SIP技术的理论认识。11月13日,宁波大学生命科学院裘琼芬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与rRNA的应用研究;南京土壤研究所冯有智副研究员具体分析了SIP技术应用于土壤紫色光合菌及全球变化的微生物研究、吴宇澄副研究员重点介绍了DNA-SIP技术应用于湖泊底泥硝化过程的研究,王保战博士深入分析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耦合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的方法与原理。随后,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分析部负责人任一经理系统介绍了宏基因组数据分析的主要流程及其在土壤微生物研究方面的应用事例;南京土壤所李晓慧、郑燕和路璐以稻田土壤甲烷好氧氧化为模式过程,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获取、质量控制和信息挖掘等角度,为学员提供了科学问题导向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数据操作示范,使得学员轻松掌握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方法。

    11月15日下午,南京土壤所李晓慧、任改弟、夏围围、郑燕、路璐、郭赟和周雪结合各自涉及的科学问题,围绕DNA-RNA-SIP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特点及综合应用策略,与培训班成员进行了交流,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课程与操作内容设置合理,时间安排紧凑高效,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