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具有哲理的名言,也是新时代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断。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绿水青山”的根本。土壤资源不仅是大农业的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根基,而且还对人类的生活 环境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具有不同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土壤类型通过土壤分类来区分和表达。

2008年起,在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2008FY110600)和“我国土系调查与《中 国土系志(中西部卷)》编制”(2014FY110200)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牵头,联合全国2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我国基于中国系统分类的基层单元土族-土系的系统性调查研究。

本丛书是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项目成果;是首个覆盖全国范围、以基层单元类型为核心的土壤学科图书资料;现阶段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面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土壤分类发展的里程碑。不仅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项目的重要成果,也是土壤类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播和传承的价值。

丛书内容简介

每本书均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介绍各省土壤的成土环境、主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研究的历史、主要土壤类型的诊断依据与标准以及土族和土系鉴定与划分的方法及土系记录的规范。下篇从各土系的高级分类单元归属、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及代表性单个土体等方面对各省新建立的土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应用,书后以附录方式提供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读者对象

 可供从事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育工作者参考。

总主编简介

 

张甘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曾任国际土壤科学联盟土壤发生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土壤发生和土壤分类、土壤地球化学、土壤地理、数字土壤制图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专家推荐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张甘霖研究员为首的一批中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瞄准我国土系分类和土壤鉴别特征,经过数年的努力,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框架内较为完整的土族和土系划分原则与标准,并应用于土族和土系的建立。这项成果对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势必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相关领域可资利用的重要基础土壤数据。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土壤地理领域的专业队伍,进行了基层分类中土族、土系的划分依据和建立标准研究,进行了严谨的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我国今后此类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以《中国土系志》丛书的形式出版,供相关各行业参考使用。该套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土壤分类尤其是基层分类方面的研究,充分与国际接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龚子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来自全国2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百多名土壤地理研究人员,用超过10年的时间,进行了野外的艰苦工作,获取了大量的科学依据,采用科学的语言和标准建立了我国重要土系清单。无论从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科学发展观出发,还是从土壤科学研究以及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及重建等需求出发,《中国土系志》丛书的出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部基于定量标准和统一分类原则的土系志,朝着系统建立我国基于定量标准的基层分类体系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这些基础性的数据,无疑是我国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重要的土壤信息来源,相关成果可望为各行业、部门和相关研究者,特别是土壤质量提升、土地资源评价、水文水资源模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工作提供最新的、系统的数据支撑。

丛书简介
上海卷

安徽卷

浙江卷

江苏卷

河北卷

京津卷

福建卷

广东卷

湖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