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上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吕世华研究员应邀在第三报告厅做了题为“四川盆地稻田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徐华研究员主持。

吕世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四川盆地稻田绿色增产的重要性以及限制四川盆地稻田绿色增产的关键制约因子,退耕还林后,稻田已经成为四川盆地的主要耕地资源。过去20多年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增加带来农业增产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之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生态观念薄弱及劳动力的短缺等主要条件的限制,四川省新世纪初亩产只有200-300公斤,因此四川省亟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产。吕世华研究员还详细介绍了近20年来四川省农科院研究成功的多项稻田绿色增产技术,如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覆膜有机水稻、覆膜再生稻、稻-油覆盖免耕轮作、马铃薯/油菜覆盖免耕套作、水稻氮高效品种等。其中,实施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达到641.2-886.9公斤;采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效果;进行稻-油覆盖免耕轮作的绿色发展体系,可减少水土流失,保肥保水;通过筛选氮高效品种可以在少施用氮肥的条件下获得水稻高产,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和经济价值。

 

报告长达一个半小时,内容“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多项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意义。与会人员对报告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积极添加吕老师微信号,咨询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人简介:

吕世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壤肥力与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与农业环保的研究。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迄今在《Plant and Soil》、《Field Crops 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学术论文集2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04年获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0年被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授予永续农业先锋人物,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