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应我室褚海燕研究员邀请,复旦大学方长明教授、李博教授和吴纪华教授对南京土壤所进行了学术访问,并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植物成功入侵:性状遇上环境变化”和“入侵植物对小型土壤生物的影响及途径”的学术报告。所内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方长明教授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我国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特征和可能机制,如: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可分解性高于其它区域土壤,碳分解的空间格局及未来动态可能主要受降水格局调控;森林土壤碳分解对全球增温的响应介于高寒草地和农田之间;电子受体的有效供给可能是调控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关键因子等。

李博教授在报告中详尽介绍了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造成的危害,并以互花米草为例阐述了它的来源、分布、传播历史和生物适应性的演化机制,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了互花米草如何取代本地种(如芦苇)成为优势类群,指出互花米草在中国的入侵受种群基因型变异、天敌释放假说、耐盐固氮特性改变等影响。

吴纪华教授在报告中进一步介绍了入侵植物对小型土壤生物(线虫)的影响及其可能途径,指出植物凋落物和活根均为入侵植物影响土壤生物的重要途径;并通过meta-分析发现土壤生物的纬度梯度分布规律受到入侵植物本身的显著影响。

三位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方式生动有趣,引起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报告会后,在褚海燕研究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土壤标本馆、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方长明简介: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植物-土壤界面过程,土壤碳氮循环及其调控机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土壤生态模型构建的研究工作。

李博简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双一流建设”生态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态学和进化机制、植物入侵的生态系统和进化后果、入侵植物控制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全球环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相互作用与后果的研究工作。

吴纪华简介:复旦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与地上—地下生物联系、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土壤食物网动态与生态系统响应、线虫分类与生态学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