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葛体达教授应邀访问我室,并做了题为“亚热带稻田土壤固碳效应与机制”的学术报告。我室4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葛体达教授围绕“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如何?”主题,从长期定位-景观单元-区域、县域尺度的长期定位或调查采样试验,详细阐述了亚热带稻田土壤的碳汇效应;进一步基于全球尺度的文献整合分析,发现水田有机碳是旱地的1.5倍多,揭示了温度和土壤pH是影响稻田有机碳累积的关键因素。通过14/13C-标记模拟试验研究稻田土壤的有机物矿化、微生物周转以及微生物固碳等过程,发现了1)水稻种植会抑制土壤有机碳矿化(负激发效应),2)微生物对新鲜有机碳的高转化和残留率(马太效应),3)土壤光合微生物对大气CO2的同化功能,以及4)碳氮磷计量比对有机碳积累的耦合效应,综合阐释了我国亚热带稻田土壤在淹水状态下 形成的有利于长期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内在机制。在充分挖掘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亚热带丘陵区稻田-旱地有机碳系统管理模式—稻草“异地还土”,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验证了上述模式的可行性,发现了旱地施用稻草的作物增产、CH4减排以及固碳培肥效应,为未来寻求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最后,葛体达教授从有机碳的分解/矿化与积累之间平衡以及微生物周转角度对未来稻田固碳机制研究提出了展望。
      整场报告会学术气氛浓厚,与会的师生开展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参会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